免費論壇 繁體 | 簡體
Sclub交友聊天~加入聊天室當版主
分享
返回列表 發帖

街知巷聞﹕葵涌 從農村走到新市鎮

【明報專訊】一個地方,只要有值得一遊的理由,香港人都不介意千里迢迢。



南丫島有度假氣息,屯門有海灘海鮮,元朗有廉價美食,至於葵涌,不是居民的你,除非在這裏找到份工,否則大概也會嘀咕﹕去葵涌做什麼?

這天,我在昌榮路上走,渺小行人被工廠聲包圍,貨櫃車高速擦肩而過,只見沙塵滾滾。

這個一度反映香港昌盛繁榮的地區,徹頭徹尾是機械的世界。

我們這一代,在睜開眼那刻開始,葵涌就是這個模樣。

在葵涌出生長大的蕭志輝,近月展開了一個尋根之旅,從上葵涌村走至貨櫃碼頭旁的堆填區;從未發展前,走到發展後遺。

蕭志輝是七十後,對他來說,葵涌天生就充滿工廠、吊臂、貨車、貨物。直至他與拍檔Walter辦起本地導賞遊,才首次把葵涌的前世今生發掘起來。葵涌自六○年代才發展成工業區,此前,包括荃灣的這一帶多是住了客家人的農村,種植稻米和蔬菜為主,盛產的還有荃灣菠蘿。蕭志輝曾看過一些英國人留下來的文獻,昔日的荃灣、葵涌,是他們度假的後花園,在農田郊野遊玩、在天空底下曬太陽、在淺灘拾貝殼。而這些景象,確是無法在工廠堆中追想得到的。

昔日英人後花園

這天,蕭志輝帶我來到山腰,暫別了工業區,上葵涌村就像讓我們回到過去。他說,在葵涌找到的村落,大多是被遷移過,唯獨這裏一直沒變。村落不大,約二十戶,三個祠堂,若放在新界其他角落,這條村準會顯得比較真實,但在葵涌,似乎就有點超現實。所以,雖然平凡,反而更彌足珍貴。

我們沿水流向下走,距現代就愈來愈近,景物由田野樹木,轉換成大廈廠房,由五○年代的同珍醬油廠,走到六七○年代的大連排廠區。他笑道,這裏的工廠,動輒五六十年歷史,快將出產不少工廠古蹟。

然後,終於來到有點人氣的葵芳,有住宅,有街巿,有商場,有銀行。翻看歷史,葵涌當年算是一個新巿鎮。說得曖昧,因為葵涌沒怎樣規劃過,發展成一個區份也是一個意外。事情是這樣的﹕早年政府發展荃灣,葵涌和青衣包括在內。後來葵涌人口急劇增長,比荃灣還多,政府索性把葵涌和青衣從荃灣分割出來,獨立成區。當時的葵涌,沒有巿中心,只有住宅和工廠,政府其後才刻意在一些私人樓宇底下規劃成商業活動範圍,營造巿中心,像盛芳街一帶,「小時候,買菜、吃飯、添置日用品,都來這裏」。

規劃差 葵涌前車之鑑

越過盛芳街,外邊又再是一座座工廠與商廈,一直綿延至近來引來全城注目的貨櫃碼頭。我們登上長長的天橋,看不到盡頭——天橋出口,似乎埋在森林裏。「那兒是堆填區,已廢棄了好幾十年。」正確點說,政府在堆填區上已新建一個葵涌公園,可是一波三折,公園開放無期。發展過盛,污染問題一籮筐,我們只管把沒價值的統統送往堆填,眼不見為淨的代價,是把比維園還大的山頭白白荒廢。發展遺留下來的問題,就這樣死寂地等待年月過去,我們視而不見,繼續向前高速發展,「若新界東北也從遷村起開墾發展,請回望葵涌,這裏絕對是可以借鑑的地方」。

.農村
1. 上葵涌村
歷史悠久不留痕

現在的葵涌,大概可以和工廠畫上等號,但是在葵涌未被發展前,村落散落在葵涌不同角落。上葵涌村是碩果僅存一直沒被遷移的村,「我曾經四處找關於葵涌的資料,下葵涌村是重置村落,有很多紀錄,上葵涌村歷史悠久,但一點資料都沒有」。要知道多一點這條村的歷史,蕭志輝唯有靠祠堂和村民。上葵涌村範圍不大,原本主要是客家人居住,是一條雜姓村,現存共有三座祠堂,曾氏、陳氏、羅氏,當中曾氏家祠,據稱一七○七年已建成,而羅氏家祠則已列為三級歷史建築。

清靜幽雅 留葵涌最後河流

上葵涌村遠離繁囂,清靜幽雅,這天來到,幾乎沒看到一個人影,屋內鮮有聽到大開電視的聲音,也沒有人圍坐打麻將,若不是一個婆婆曾走出來整理晾曬的衣服,我還以為這裏已成為無人村。

除了村落有歷史價值,這裏還可以找到葵涌唯一一條剩下的河流。這河由上葵涌村山上流下來,雖然不少部分已被橋和路封頂,但仍可以看到河水,一直流至油麻磡道,然後被引導至地下。有人說,河流在地底流經葵涌道,出口在貨櫃碼頭。

2. 下葵涌村
遷村留社區文化

下葵涌村原本位於現在的大連排道,1963年,全村搬至現址,即中葵涌公園下方,毗鄰麗瑤邨。過往發展新巿鎮時,大量原有村落被搬遷,政府初期的方法粗暴,只選好新址、給予賠償金,而新址很多時更無法做到同區遷村,整條村落往往要翻山涉水到他區。例如石梨村無法在荃灣重置,搬至沙田;大欖涌的就搬至荃灣,衍生不少村民適應問題,搬村後亦和原本已在附近落地生根的舊村民起衝突。蕭志輝說,下葵涌村的模式已是一種進步﹕建築劃一長75呎、闊45呎、高25呎的新村屋,方便遷進,也重新建設祠堂、學校、天后廟,安排好基本設施,雖然沒了農田,但仍盡量保留家族村民的關係,尊重村落的宗教。

.工廠
3. 同珍工廠
屹立60年

葵涌是香港重要的工業區,蕭志輝說,這裏的工廠,不少在五六○年代已運作,時代更迭,部分工廠易手或搬遷,不過同珍醬油廠屹立多年,「五○年代就一直在這裏,連正門也與當年一樣」。沒變過的,除了現在看來像極粵語長片布景的正門之外,還有在廠旁車站等巴士時的醬醋香,「細個搭車時都會聞到這味道」。不過,其實同珍於一九九六年曾經計劃把廠房搬到粉嶺的醬園,葵涌的廠地則改建酒店和住宅,方案雖通過卻一直未上馬,直至去年申請修改方案遇阻,今年初同珍為新設的重建高度限制申請覆核。葵涌的同珍廠房,不排除隨時消失。

.新市鎮
4. 中葵涌公園

乳牛雕塑古雅建築
位處葵涌中央的中葵涌公園,原來也是葵涌工業的一個印記。公園佔地十公頃,前身是兩個乳牛場,主人分別姓楊和曾。後來牛場易手,政府輾轉拿回土地,牛場於是變成公園。公園內仍保留有一座古典雅緻的兩層高建築物,小巧雅緻,楊氏一家當年住在樓上,地面則是員工飯堂,現在已成為康文署的辦公室。

我們從舊屋往乳牛雕塑走,雕塑是當年牛場主人建立的標記。路上,公園的大樹如屏風,雖然一路之隔就是大連排工廠區,但機械聲已隔了一重。蕭志輝說,若細心靜聽,兩隻耳朵會聽到不同聲音,「一邊是工廠聲,一邊是樹林的聲音,亦是往昔葵涌未發展前的聲音」。五○年代在荃灣區工作的政務官,二十年後回到葵涌,曾慨嘆「葵涌嘈得像有很多坦克車經過」。

5. 堆填區
葵涌公園荒廢廿年

城巿發展,無可避免地帶來一定程度的污染,不過,妥善的規劃絕對可以減低對地區的傷害。蕭志輝說,毗鄰貨櫃碼頭的醉酒灣堆填區,是個不幸的例子。六○年代啟用的醉酒灣堆填區,運作了十多年,垃圾曾一度堆至水平線上二十層樓高才關閉。雖然早在九○年代建成葵涌公園,佔地二十七公頃,比十九公頃的維園還要大,但兩次經歷臨開放前才遇上的阻滯,不幸的葵涌公園,一直荒廢至今。
第一次阻滯,發生於九○年代,新建的公園,臨開放之際被揭發有沼氣,需要復修。環保署接手跟進,據記者陳曉蕾早年報道,當時環保署大規模鋪膠、興建四十個沼氣井、十三條抽污水管,於九八年竣工,然後重鋪地磚、重置燈柱。千禧年過後,公園計劃重新開放,就遇上第二次阻滯。○三年,康文署指經濟不景,財政緊絀,所有工程項目按緩急排序處理,葵涌公園擠不上「優先處理」的位置,唯有擱置。現在,即使要開放,也要重新檢視和更換公園內隨年月已不符合公園新規定的設施了。

文 陳嘉文
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