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費論壇 繁體 | 簡體
Sclub交友聊天~加入聊天室當版主
分享
返回列表 發帖

新界地區為何比較冷?

天文台經常在天氣報告中預測「晚間新界氣溫低兩三度」,是順口開河,還是真有原因?

香港地形複雜,除了維港兩岸地區,還有山脈、平原、盆地,因此氣溫分佈不平均。我們不能單靠天文台的氣溫去評估自己所處地區的情況,不然就會「著錯衫」,埋怨天文台的預測不準確。


市區高樓林立,大部分為混凝土結構,日間吸收太陽熱量,晚間釋放出來;加上車輛廢氣等溫室氣體積聚,減慢降溫;北面亦有大帽山、獅子山等阻擋,因此晚上市區氣溫一般較高。

雖然近年新界地區已發展不少,但沒有山脈作為屏障,加上植被的因素(市區多為混凝土,新界多為樹木及草地),散熱較快,晚上氣溫一般較低。而雲、風和水汽對減慢降溫有重要作用。雲就像鍋的蓋子,阻擋熱量向高空散失;風將地面低層的空氣混合,令降溫的速度減慢。水汽儲存熱量,令氣溫較穩定。

在晴朗、乾燥、無風的晚上,新界平原及盆地例如打鼓嶺、石崗、沙田、北潭涌等容易出現氣溫急降,氣溫比高地還要低的現象,稱為輻射冷卻(radiation cooling)。輻射冷卻出現時,由於氣溫下降,相對濕度上升,與鄰近地區出現不協調,並非儀器出現故障。當相對濕度上升至接近100%時,空氣中的水汽就會飽和,結成露或霜。這時氣溫可能比市區低5至10度。
圖片:Getty Images
十二月至一月,每次寒潮南下,冷空氣支配華南後,天氣轉為晴朗乾燥。假如晚上風勢進一步減弱,出現輻射冷卻的條件就成立。一般情況下,輻射冷卻效應在日出前最顯著,打鼓嶺氣溫曾有跌至0度的紀錄。但有時午夜過後雲量增多或風勢增強,輻射冷卻過程就會被破壞,氣溫停止下降甚至回升。一月中過後,由於冷空氣較薄,高空吹南風引致雲量增多,出現輻射冷卻的機會較低。

輻射冷卻的相反是輻射增溫,通常在輻射冷卻出現後的早上出現,氣溫可在一小時內上升10度,出現「V型反彈」,氣溫比市區還要高。所以居住在新界的朋友,要留意早晚溫差的變化。


作者 香港地下天文台
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