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費論壇 繁體 | 簡體
Sclub交友聊天~加入聊天室當版主
分享
返回列表 發帖

通識導賞﹕傳染病地圖 追蹤病毒足迹

【明報專訊】細菌病毒,看不見嗅不着,散播開去無聲無息,在空間狹窄、人與人接觸頻繁的城市裏,傳染病更是夢魘。

1980、90年代,香港人最聞之色變的傳染病大概是愛滋,同枱食飯、握手會不會有危險?




傳染病學家李瑞山醫生一出道便研究愛滋病,91年到衛生署負責愛滋病監測和防治工作,努力教育公眾。

慢慢大家終於明白,其實連接吻也不會傳染。

03年後,港人夢魘轉成了SARS,從此每逢有人在巴士地鐵上咳嗽打噴嚏,總惹人側目;就算只是普通流感,誰都不想被飛沫惹上,過一星期苦日子。
因為防不勝防,所以恐懼。

如果將染病者的位置和染病時間記錄下來,標示在地圖上,疾病的足迹就顯得清楚分明了;從何開始、如何傳播,是防治和抗疫上不可或缺的資訊。

傳染病與空間的關係

2005年,李瑞山轉職中文大學醫學院,專研傳染病防治和教學,除老本行愛滋病外,開拓空間流行病學範疇。

「一般看傳染病都是有關數字,比較有趣但被人忽略的,是用空間層面去看,疾病和公共衛生跟地理分佈的關係,當中困難在過去數據不多。05年我開始蒐集資料時,問學術界朋友有無人畫傳染病地圖、有無人分析數據、用GIS(地理信息系統)睇疾病?原來無人做過。找到中大地理系同事,他說如果有興趣,就我們開始做啦!」

結果防治傳染病研究中心跟地理系合組成空間流行病學的研究小組SpatioEpi,上他們的網站,可以見到很多主題故事地圖,例如登革熱、結核病、流感、瘧疾在本港或世界其他地區的分佈和遷移,也包括環境與健康有關的分析,大至人口老化、糧食問題,小至社區內藥房數目、單車徑與意外、麥當勞與學校分佈的對照等,時有趣味發現。



「就這樣展示出來其實只是研究資料的副產品,傳染病研究需要了解各種因素之間的關係,包括地理空間分佈、人際關係網絡、以及病毒的基因分析,三者加起來,我覺得就是研究傳染病的將來。」

豬流感

SpatioEpi開展研究以來,2009年的豬流感可說是具備最充足數據作地理空間分析的一役。「當時政府好擔心爆發,處理方法有點似SARS,每有新確診個案都會記錄患者居住地點,並將資料放上網。6個月後發現豬流感殺傷力不大,才沒再做確診、登記背景數據等程序,但這6個月已有大約2萬宗個案,很足夠分析豬流感的擴散過程。」



散佈過程做成動畫

「通常人們會講美國的流感、香港的流感、英國的流感,好似每個地方都只是一個點,來到就來到,走就走,其實不然。這次是終於有機會比我們證明,就算香港咁細、千多平方公里的地方,對全世界的人來說只是一個小點,但一樣可以用GIS來睇這裏面的疾病傳播,佢一樣有個擴散方向,第一個個案如何進來,然後出現一些染病的群組,再由一區去到另一區,每區的散佈速度都不同;我們將這過程做成animation,也在國際上發表了4份相關研究,人們都很感興趣。」

追蹤城內擴散途徑,主要是想掌握防控措施的關鍵時間,「像這次豬流感,起初都追蹤到一條路線,大概是去到第5、6個月,才多向擴散至看不到pattern,但這幾個月已經可以做好多準備。如果將香港當是700萬人的社會,你會覺得咩都做唔到,因為每次發現新病毒,要生產疫苗都要等幾個月,點先可以找到方法一次過幫到700萬人?一定找不到。當你知道疾病傳播有方向同時間性,你就不需要短時間內全部嘢齊晒先控制到疫症,分階段做都有幫助。另一方面是配合其他研究單位的資料應用,例如當時某些學校停課,有否令流感傳播慢了?或學校重開時,有無擴散得更快?從不同角度印證監控措施的效用。」

新SARS

彈丸之地,過往沒人想到要去研究當中的病毒擴散方向,事實卻驗證,研究範圍細,才更見地理關係。人們在香港流動,只循陸路或短程水路交通,病毒總在鄰近地方擴散;但放大至國際層面看,病毒就會被航空旅客由地球的一邊帶到另一邊,點與點之間的連繫不明顯。「像這次新冠狀病毒(新SARS),我比較擔心的是目前數據不多,睇來睇去只有13宗個案,頭10個都在中東,之後就去了英國,患者有去過中東的紀錄,所以都可假設是由中東帶過去,但到了英國後的個案就不尋常了,是人傳人的,患者都是第11個個案的家人,可以推想,在中東也未必沒發生過人傳人的病例。」(編按:世衛在3月7日公布再有一名男子於沙特阿拉伯染病,最新確診個案為14宗。)

彈丸之地 地理關係更重要

與03年SARS相似的是,兩者都屬冠狀病毒引致的呼吸道感染、人傳人、而且死亡率高,「不同地方是它好像沒傳播得那麼易,一年來只有13宗,如果真的傳得很嚴重,就算收集數據的方式如何差、如何無效率,都不止這樣少。德國一項研究,對象是百多名曾經接觸染上新冠狀病毒的人(因其中一名患者被送到德國醫治),包括醫療工作者和患者家人,並無一人受感染,連血清裏都沒反應。03年SARS的恐怖在傳播效率好高,如果我有,同你面對面傾半小時偈,你都注定惹到的了,但家這個似乎無咁勁。」

傳得愈快 病毒愈短命

傳染病學裏一個有趣規律是,病毒愈傳得快、致命率高,無形中也加速了病毒自己的衰亡,「因為染病的人要生存到才能將病毒再傳比人,如果個病毒很快地殺了染病者,就算傳得快,都不能長期持續,患者會被wall off了。動物世界裏也是這樣,有研究過螞蟻如果感染了嚴重傳染病,傳得好快時,其他的螞蟻會避開病蟻,好慘的,在外圍成了一個圈,裏面的病蟻很快死掉,病毒就無法再傳落去。」病毒殺人時也在殺死自己?「對呀,所以最成功的細菌病毒就是殺你唔死那種,像結核病,幾千年了,埃及木乃伊裏面已經有,點解可以傳到今日?因為佢夠慢性,殺死一些人,又有一些人繼續傳落去,是一種愈來愈成功的微生物。HIV都是這樣,用藥後隻病毒仍在你體內,佢殺得慢,繼續在人類社會找到的機會就愈多。」

HIV

地理空間分佈並非在分析每種病毒時都合用,例如HIV的傳播與人類行為密切相關,包括性行為或吸毒者共用針筒等,這時要看的就是人際上的空間。「香港的愛滋病患者較多是男同性戀者,經吸毒感染的人數近乎零。男同志住在哪裏跟他們的疾病關係不大,他們到哪裏結識伴侶才是重點。我們的研究會問他們過去三個月到哪些地方找性伴侶,如果A、B、C君都習慣去同一間桑拿的,就算佢哋互不相識,都可以看成屬同一個人際網絡。」

香港有十多間男同性戀者慣去的桑拿,另外有酒吧,也有經不同網上平台找伴侶,研究團隊可從中歸納出幾種至十幾種社交模式;另一套研究就是針對已感染HIV的男同志,約訪問了百多人,問他們感染前去找伴侶的模式,發現社交模式相似的患者,所感染的HIV病毒基因形態都很相似,又印證出,以社交模式識別高危行為是有效途徑。然而,隨着網上社交普及,未來社交模式將會愈來愈難掌握,「過去大家都到桑拿識人,關注團體都曉得要去哪裏,久而久之大家都覺得桑拿危險,又有免費condom派,反而不太高危。現在男同志從網上識人,性行為可能在屋企,宣傳和研究就更難了。」

網上監測系統 全民助抗流感

傳播快、但殺傷力低,流感也是另一種得以存活多年的病毒,每年光在香港都感染成千上萬人;雖然致死個案不多,但對長者、免疫力低人士仍有一定危險,故此多國都有流感監測機制。香港過去主要由政府蒐集醫院的確診個案數字,「但這方法效率唔高,一來只有病得很嚴重的才會去醫院求診,二來拎到病毒樣本、做埋基因測試,等一輪才有一個確診個案,會遲,因此準確度不高。近年外國開始流行的做法是,不去監測確診流感,而是統計有流感徵狀的人的數目分佈。」

雙流感高峰 有關社交網絡?

2011年研究團隊推出「EcSS網上流感監測站」,招攬市民登記成為義務社區監測員,系統會每周發電郵至登記者帳戶,回應幾條簡單問題,報告其本人及家人在過去一周有否出現發燒、咳嗽、流鼻水等徵狀。「原本我們都想睇空間分佈,但一年後發覺負擔唔起,因為要得出有意義的結果,大約要18區每區都有200人左右來報數才成,但我們的團隊沒這樣的人力物力處理。現在先當香港是一個整體,每星期有100至200人報數,得來的數據已夠用。」去年底他們就靠這套系統的資料,比衛生防護中心的官方公布早5周辨認出流感高峰期。

「流感季節至今仍是科學上的一個謎,北半球歐美國家全都只有冬天一季,香港卻有冬夏兩個流感季節,這是很奇怪的;有說寒冷地區的冬季人們傾向留在室內,流感是人傳人的疾病,多聚在室內就會散出去;但為何病毒總在冬天開始?我們未找到答案。而愈近赤道,人們雖然都有流感,卻愈沒有明顯的流感季節。純粹睇天氣亦唔通,香港跟深圳的天氣夠似了,但我們季節唔似,所以我覺得最主要的應該是社交網絡,因人的關係在不同季節的改變所造成。若能找出每個地方的流感季節如何形成,預防工作就會做得好好多,因為流感針只有數個月效力,隨時間降低,現時宣傳打流感針的時間只是好大概,如果流感季遲來了3個月,你打支針就變得無乜用了,這是我想做季節研究的第一步。」

SpatioEpi網址:www.spatioepi.com/index.asp

文﹕林茵

圖﹕李紹昌、SpatioEpi

編輯 潘建文
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