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費論壇 繁體 | 簡體
Sclub交友聊天~加入聊天室當版主
分享
返回列表 發帖

街知巷聞﹕旺角老店 代代相傳

【明報專訊】玻璃幕牆巨廈朗豪坊的腳底,亞皆老街十字路口四角總是擠滿等待過路的人群,紅燈轉綠,往太子方向的上海街走去,人聲忽然靜了,眼前是整列戰前唐樓,廣州式大騎樓支柱立在行人路上,日光只能斜照進來;幢幢柱影間,如進入時間的迴廊。只是,此城總容不下太多幻想,地舖大閘貼着「此乃市區重建局物業」,人去樓空的唐樓梯間,尿臊味撲面而來。



歷史在門廊流轉

本來美麗優雅,如何落入此難堪境地?住在這列唐樓對面的作家袁兆昌曾經書寫對岸的〈半空生活〉,「更古老的唐樓,牆上長了牆樹,疏落有致,直往陽光處伸展,以身體告訴我們,自然與歷史的共生關係。傍晚看去,會有幾戶人家沒有關上窗子,也沒有拉上窗簾,讓風在室內流動,花髮的、禿頭的,有陌生的頭肩,在四方城外背向我,抽煙、打牌,天上傳來的鳥聲與桌上碰擊的雀聲,竟都可流進我家」。

從前從前,旺角不是金行、連鎖電器店、大商場,是生活的地方。上海街、新填地街、廣東道三條大路,走到亞皆老街以北這段,都是平民化的小店和排檔區。這裏是「旺角」一名的最早起源「芒角村」之所在,小村18世紀由黃姓惠州人建立,西邊近海處有一長滿芒草的山角,名「芒角嘴」;後來居民認為「芒」字草頭從亡,意境不佳,漸轉以「旺角」指稱地區、「旺角嘴」稱呼昔日山崗一帶,脫離農村以自然景物為地方命名的習慣,改為追求城市興旺發展了。

穿插其中的兩條橫街名字相映成趣,快富街和長旺道,老式簡單直接的好意頭。快富街被彌敦道劃開東西兩截,東邊沙塵滾滾,人車爭路,在旺角中心和各式食肆的帶動下富起來;西邊本亦曾經熱鬧,自從80年代地鐵通車,人流由上海街轉至彌敦道以東,小街排檔就安然過着它漸見淡靜的日子,鑿字檔、衣服檔、雜貨檔、布疋牀單檔仍在延續着上世紀的營生,識途者自然知道生活良品此中尋。

長旺道形態奇特,有別於周邊縱橫方正的街道,它與深圳街成直角交接,兩街打斜走,把廣東道與塘尾道之間的小塊地切割成三個三角形,劃成如此,必有玄機。據民間歷史研究者何國標考證,此處原為明渠,由大坑東至水渠道、經長旺道流入避風塘出海,1950年代末封閉,沿途至今沒有建築物,因而在密麻麻的地圖上留着一道長而清晰的空白斜痕。長旺道正對着碩果僅存的舊式「豪華戲院」、也是通往大角嘴的福全街交接處,昔日人流暢旺,今天則與「豪華」一樣略顯凋零了。

轉入深圳街、廣東道露天街市是另一番熱鬧景象,久違了的活雞檔,鮮蹦活跳,即揀即劏,是美味是殘忍?引起我與同行素食朋友的一番討論。新鮮魚肉、蔬果、臘味雜貨,滿街鋪陳,多樣的選擇吸引旺角、大角嘴以至奧運一帶屋苑居民,人群由早上到黃昏都是摩肩接踵的。

價廉物美的生活

朋友說住旺角方便,從前以為只限交通,逛過才知,旺角仍有如此價廉物美便利生活所需的地方。然而未來充滿變數。亞皆老街對面的旺角街市大樓地皮已納入勾地表,可建商廈或酒店,沿朗豪坊一帶駁至奧海城二期的行人天橋系統亦正研究中;另一邊的上海街十幢戰前唐樓群2008年被市建局納入保育活化項目,初時強調復修後會經營大眾化茶樓,重現舊日瓊華、金塘酒樓的盛况,近日「大眾化」三字悄悄消失,改稱「茶居」了,若又再次變成灣仔和昌大押翻版,引入高價食肆,大眾不單無法共享古蹟,周邊地價舖租亦勢必被帶動飛升,為原有平民街道生態帶來致命破壞。

文、圖 林茵

編輯 方曉盈

返回列表